太行之子郭永和

深山之子 大爱无痕
——记全国优秀公益人物郭永和与他的向阳幸福院
中新网河南新闻  记者   王松兴 付余鑫

  苦难的童年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郭永和出生在太行山腹地——河南辉县市一个贫民的家庭。因为贫穷,家人吃不起饭,甭说馍面蔬菜了,每顿几乎都是稀饭水煮白菜帮,菜里没有一滴油花,稀饭稀的如清水,晚上能照出月亮来。自打6岁那时候起,郭永和就跟着奶奶走街窜巷乞讨,从一个个好心人手里接过干馍、剩饭,年迈的奶奶总会弯腰鞠躬表示感谢。
  饥饿难忍的时候,委屈的他就噙着泪,一边走一边嚼着吃。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到家里,看到徒有四壁的家,冷清的灶火,他常会一头钻近被窝里大声痛哭,并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好心人,等有钱的时候,多帮穷人,多帮老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苦的他过早就担负起家里的繁重劳动,使他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新中国成立后,他仍靠拣煤核、拾废品来维持自已的学业和生活。
  60年代初,郭永和入伍当兵,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乐于助人,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多次受到表扬和嘉奖。一次,他随部队路过四川省大邑县,看到一个瘦弱的男孩,可能是饿的不轻,躲在一个角落,十分可怜,去他家一看,是一个贫苦家庭。郭永和随即就将身上仅有的一袋干粮全部递在男孩手里,而自己却为此忍饥挨饿了三天没得进食。
  入伍不到两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被提拔成为一名基层军事干部,很快又被选送到军事院校深造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人武部门工作。他主动提出要到农村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民兵军事训练,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1983年,郭永和转业到地方,组织上把他安排在新乡某印刷厂当保卫科长。在工厂,他抓治安,查安全,一有空就帮一线工人干活。全厂员工一提到郭永和,都说他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真是好人一个。
  孰知,他们面前这个好人有一个苦难的童年,还曾立下一个誓言,做个好人,帮助穷人,帮助老人。正因为一个年迈的老奶奶,还有很多好心人的施舍,他才活到今天。他是在从点滴小事做起呀。
 
  关爱孤寡人
  到了80年代中后期,由于其所在的工厂效益日渐不佳,郭永和从单位辞职,到了街道一家纸箱厂工作,不久被提拔为企业负责人。在郭永和与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搞得有声有色,职工收入大有起色。
  经济上是宽裕了,郭永和并没有忘记幼年立下的誓言。
  1987年春节前夕,与往年一样,郭永和带着慰问品和救济金,骑着自行车前往市郊的凤泉区,看望这里的孤寡老人和特困群众,这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冀场村有一个70多岁的赵大妈,孤身一人居住,平时靠拣废品生活。当郭永和将慰问品和救济金交到她手上,连忙又去帮忙担水和打扫院落。临走时,赵大妈紧紧拉着郭永和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孩儿呀,你经常帮助俺,也不知道你姓啥叫啥。”“大妈就不用多问了,俺就是您的亲儿子”。郭永和笑答。
  郭永和骑着自行车很快就到了西王村,看望另一个孤寡老人——刘大娘,进了院门,郭永和喊了几声大娘,毫无动静,仔细看去,发现刘大娘的房门已经上锁,院子里飞飘着几片白纸屑,一片荒凉。后经村民了解才知道,刘大娘突患感冒,医治不及时引起并发症,已于元旦前去世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郭永和还去了几个郊区农村扶贫帮困,给上了年纪没人照顾的老年人送去米面和救济金,一直送到大年三十下午5时多才回到家,家人正等着他做年夜饭一起团圆呢。
  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郭永和还得在厂里值班,啃着冰冷的干馍,喝着白开水,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总在琢磨刚去世的刘大娘,要是平时有人在身边,生病医疗能及时,不就可以多活几年吗?这些孤寡老人们,没儿没女实在是太可怜了。而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问题一直在郭永和脑海萦绕。
 
  情系深山区
  辉县市东北部山区由于干旱缺水,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贫困,郭永和是从媒体报道中得知的。1989年冬天,他骑着自行车,实地考察了辉县市北部山区张村乡的西部几个贫困重点村。发现这里是革命老区,由于交通和水利极其不便,人畜吃水问题还没有解决。形成孤老孤残多,特困群众多,经常有群众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看到这些郭永和心酸了。春节前夕,郭永和开着东风三轮车拉着慰问品第一次开赴贫困山区,对那里的孤老孤残及特困群众进行慰问救济。当时群众认为是政府发救济的,后来才知道这是新乡市一个叫老郭的人干的。
  第二年春节前夕,“三轮车”又来了,这时大人小孩奔走相告:“老郭来了,老郭来了。”他们像当年老百姓欢迎解放军进村一样,围着老郭问长问短。那些孤老孤残特困群众,接到老郭送来的慰问品和现金时,几乎都是热泪盈眶,不知说啥才好。但他们心里知道:“老郭对咱山里的老百姓太好啦。”
  1991年秋天遇大旱,这一带没落一滴雨,小麦全未播种,老郭把这里的灾情看在眼里,记在心间。1992年麦收前,郭永和拉了一汽车面粉进了村。“老郭来啦,送好面来了”。大老远就有人看见了他。不一会汽车跟前围满了人群。一袋袋面粉送到孤老孤残和特困群众手中时,很多村民都哑语了。突然有人说:“老郭真是我们山里人的及时雨!”
  几年来,郭永和的感人事迹已在辉县市北部山区传为佳话。
 
  向阳幸福院
  通过七八年的扶贫济困实践,郭永和照顾扶养的孤寡老人数以百计。郭永和通过经验和调查研究发现,散存在社会的孤老孤残人越来越多,他们通常有着较顽强的意志和不依赖别人的习惯,自我生存能力超过常人,但到了晚年,如果病魔袭击,抵御能力就大大减弱。一但染病卧床,身旁无近亲照顾,无人送医就诊,无药无医,本身只需几百甚至几十元就可以医治痊愈的小病,慢慢积累成大疾病或突发并发症,用不了几天,就会离开人世,生命过早地凋零了。
  郭永和通过走访山区的村干部和村民们,决定办个孤寡老人及革命伤残军人自愿参加的集体互助养老组织,让他们以老养老,互相照顾,共享晚年生活。趁着一年春节到山区慰问时,郭永和把平岭、王沟、枣园、里沟等村的干部邀请到一起,共同商量此事。没想到,大家竟异口同声地赞成郭永和这个主意,还七嘴八舌为这个组织起开了名字,有的说叫山区幸福院,有的说叫天堂幸福院,有的说叫向阳幸福院……郭永和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说:“我看就叫向阳幸福院吧,向阳表示温暖、舒心,幸福院三个字意义很广泛。”
  1993年春节前夕,在郭永和的积极组织下,向阳幸福院成立了,临时驻地辉县市张村乡风门后村。成立当天,郭永和带头捐了1500元,其他干部群众也各随心意,你二十我三十地又凑了几百元。大家推选出一位姓杨的老革命孤残军人负责料理幸福院的日常事物。
  1994年3月,郭永和从100公里外的武陟县买来了几百棵果树苗,和大家伙儿一起运到山上,开荒种地,培育果林,播麦种菜。同年5月,又从附近集市上买了几头猪仔,让幸福院老杨负责喂养。到了年底,郭永和和老杨及村干部一起,把最大的一头猪宰杀了,然后按照每户4至5斤的原则,分给附近6个村的孤寡老人、伤残老军人及困难群众过年。下山时,大家硬叫郭永和带上几斤鲜肉回去,被婉拒了。后来他们才知道,郭永和只在市场上买了五斤多肉回家过的年,一个七口之家,还不如一个孤寡老人的标准啊!
  平时郭永和还得回厂经商,照料家中的妻儿、父母,因妻子一岁丧父,老岳母也生活在郭永和身边。可幸的是,家人不但不反对,反而理解并支持着郭永和的爱心慈善事业。一家七口人过着清贫而实在的日子。
  即便如此,只要一有时间,郭永和就骑着自行车到山上料理向阳幸福院,因为从新乡到辉县东北部山区往返距离有200多华里,每次到达山底天已经黑了,他就推着自行车,手里拿个石块,防范山路边出没的野兽和歹徒袭击。一到年底,郭永和怀揣每年必备的慰问金,一一递到孤寡老人、伤残老军人及困难群众手中。
  1996年,为了办好幸福院,郭永和毅然辞去了工作。在他的提议下,将向阳幸福院搬至邻村——张村乡平岭行政村尖山洼自然村,后来改成了方山村。搬迁的原因是,这里距离方山景区近,交通相对便利,有利于临近孤寡老人、伤残老军人的互助和集合,还解决了在紧急情况下,去大医院看病出行难的问题。结果很快打成共识。于是,向阳幸福院便在方山村安了家。
  向阳幸福院的成立,许多孤独无助的人群有了依靠和归宿,他们脸上流溢出幸福的笑容,好难得,好感动。看在眼里的郭永和暗下决定,要将照顾山区孤寡老人、革命伤残军人当成自己的终生追求!
  殊不知,就在向阳幸福院筹建期间的九二、九三年,郭永和的父母双双病重先后去世。1995年妻子因身患肺癌,已到晚期而与世长辞。随后,岳母在几年后也仙鹤西去。
  几个亲人就这样眼睁睁离他而去,郭永和愧疚自己为他们做得太少太少了,心情一度郁闷,加之自己劳累过度,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多处骨质增生、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山里的凉风不解人意,时常吹得他风湿性关节炎发作,膝盖上下肿得像小鼓一样。在1997年的一天,郭永和倒下了,得的是脑梗塞,瘫在了床上。
  几个月了,郭永和杳无音讯。正当大家感到失望时,郭永和的身影又出现在向阳幸福院。但见他拖着病残的肢体,一瘸一拐地拄着棍子。大家都上前问长问短,由于脑梗塞后遗症谈吐不太清楚,郭永和只说了一句:“我放不下您们呀”。    
  随后的日子,郭永和就住在向阳幸福院,平时与院里的老人们寒暄交谈,或者拄着拐杖上山查看麦田和果林基地。
 
  爱心接力棒
  1999年春天,郭永和的身体还在恢复阶段。百无聊赖中,他想起了住在开封市的老朋友谭兵船,就决定到那儿去走一走。
  谭兵船,1936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随母亲讨饭到长沙,12岁的她哭诉着要求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之后,随军南下转战华南、西南,迎来了全国的解放。1951年她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担任战地统计和烈士后事处置等工作。1953年被选派为板门店谈判工作人员,亲眼见证了板门店谈判的过程。1958年转业到开封市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模范典型。1995年在开封高压阀门厂离职休养。
  见到谭兵船,郭永和邀她到太行山转一转,散散心。性格开朗的谭兵船,欣然接受了郭永和的邀请。来到西北部太行山腹地,崇山峻岭,鸟语花香,大自然的秀丽壮观尽收眼底。这时,郭永和突然向谭兵船提出一个问题:“听说这一带属于革命老区,交通十分不便,许多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我们去看看那里的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好吗?”谭兵船愉快地答应了郭永和的请求。从此,谭兵船便踏进了慈善的大门。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翻山越岭来到晋豫界王莽岭的山西陵川县古郊乡营盘村实地访问。当来到孤老王有贵家中,见他行动很不方便,而且吐字不清,经询问,才知道得了脑梗塞。郭永和、谭兵船赶紧把慰问品和100元现金交给了他,并亲自下厨做了一顿饭,照料他吃完饭,走时留下了一些预防脑梗的药品。王有贵老人眼中含着泪花动情地说:“你们叫啥?住在哪里啊?”“大爷您别多问了,我们叫向阳幸福院。”然后,他们就匆匆离开了。
  1999年冬季的一天,郭永和、谭兵船在辉县市沙窑乡水磨村牛支书的带领下来到了特困孤老牛桃锁家中,见牛桃锁瞎了一只眼睛,生活很不方便,妻子前些年离家出走,身边有个不到三岁的儿子牛志彬。谁知祸不单行,牛桃锁又得了脑血栓,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当郭永和、谭兵船跨入他的家门时,室内的情景使他们惊呆了:床上被褥已经破烂的不成样了,缸中的粮食所剩无几。第二天郭永和、谭兵船就给牛桃锁送来了衣被、大米、白面、治疗脑血栓的药品和零用钱。几年后,牛桃锁因脑出血去世,牛志彬被向阳幸福院和他的叔父共同抚养,向阳幸福院时刻关注着小志彬的生活和成长,经常给他送去衣物、水果及上学费用。
  几个月来,郭永和、谭兵船赴深山老林访贫问苦,历经河南、山西边界的一百多个村庄,走访慰问了几百户孤老孤残及特困群众,总行程2000余里。
 
  第一服务员
  此时的谭兵船终于明白郭永和十多年如一日,为什么只身在太行山深处革命老区搞慈善活动了,她深受震动。共同的命运和志向,他们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妇。他们到处看见的是深山区群众生活的苦楚,这里孤、残、弱的现象很多。
  有一天,郭永和跟谭兵船商量:“咱们能否在这里再办一个幸福院,留下来帮助照顾他们?”谭兵船不加思索就同意了郭永和的意见:“人民给我的钱也算是派上了用场”。随后,她将多年的积蓄捐出,建立了“第二向阳幸福院”。然而,因为交通极不便利,孤寡老人、残疾老人、伤残老军人太分散,无法召集固定在一起,所以虽有场所,但是意义不大,只得以失败告终。
  2000年10月,郭永和、谭兵船在方山村干部群众的再三要求下,又回到了阔别已久向阳幸福院“安营扎寨”。在幸福院周围开荒养殖,一派热闹景象。
  家住张村乡和曼村的孤寡老人原亮已经70多岁,1996年就开始得到向阳幸福院的援助。2002年冬季,原亮家突遭火灾,衣服、被子均被烧毁,家中粮食几乎烧光。无助的原亮饥寒交迫、奄奄待毙。但见他全身浮肿,无精打采,几乎不能站立。郭永和当即决定派人送他去医院治病,然后接到向阳幸福院进行抚养,并对其精心照料调养,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83岁的革命老战士陈正忠家住赵窑村。他1945年参军,历任班长、排长等职,身经大小战斗百余次。解放后,回家务农。1994年,他搬进了向阳幸福院,工作积极,被大伙推选为副院长。2004年春节前夕,服务员从城里买来元宵煮给他吃。卧病在床的他问:“这是啥东西?”有人告诉他这是元宵,问他吃过没有。他说:“听说过,没吃过。好吃,真好吃!”从此,谭兵船总不忘叮嘱城里的志愿者来时捎点元宵煮给他吃,并开玩笑地对他说:“叫您多吃几回,补补您一辈子没吃过元宵的屈。”陈老汉幸福的脸上笑开了花。
  2004年冬天,邻村安岭村83岁的孤寡老人张思敏患了脑血栓,住进了向阳幸福院,其间,他三次在半夜病情复发,多亏向阳幸福院的服务员每次都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有一次凌晨2时许,送他上医院急诊时,车坏到半路,又叫救护车把他接到医院急救治疗。还有一次,张思敏反映自己有七八天没有解大便了,肚子胀得实在难受,有立即送到医院,医护人员决定为他洗肠,管子插好后,护士们感到不方便都离开了。郭永和硬是用手指把像孵石一样坚硬的粪便一块一块抠出来,后经谭兵船精心服侍,张思敏很快恢复了健康。现在可以安逸地生活在向阳幸福院中,他逢人就说:“要不是有向阳幸福院,我早就没命啦。”
  据辉县市公疗医院院长杜汇海介绍,郭永和、谭兵船夫妇经常带着孤寡老人和伤残老军人到医院看病感动了他;20多年来,他们先后拿出自己的积蓄和养殖等收入30余万元扶困济贫千余人,感动了许多人。从2001年年初起,已是辉县市公疗医院副院长的他时常带着医护人员到向阳幸福院举行义诊、赠药活动,时间久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推举他当向阳幸福院的名誉院长。
  谭兵船,家居城市,有着充足的经济来源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家中常有保姆相伴。在开封市的亲属以为她带着多年的积蓄二十余万元到山里生活,日子一定过得很滋润,就带了一大包换洗衣服,准备到她家住上一段时间。可到山里一看,她家只有几间破瓦房和一些简单的家具,非要把她接走不可。但谭兵船说什么也不跟他们回去,铁了心要在山里帮助孤寡老人和伤残老军人,气得亲属们扭头就走;还有一次,谭兵船在帮弱智孤老张祥擦洗身子,端屎倒尿时不小心溅洒到衣裤上,刚好让看望他的子女看到了。子女们都哭了,问为什么放着安逸幸福的晚年不过,却来到大山里面来受苦,他们甚至以绝食方式来抗议妈妈的低下行为。
  看到一个历经战火考验的老党员干部,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不过,却来到偏远山区为孤老孤残,还笑封自己为第一服务员。为此,郭永和与来向阳幸福院的志愿者有了统一名字:服务员。
  谭兵船是向阳幸福院的惟一“女服务员”,烧水做饭,端屎倒尿,缝补洗涮。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十年。
  “老谭,您对俺太好啦,俺永远也报答不完您的恩情呀。”这是91岁的孤老郭景河憾别人间,临终时的话语。
  2008年12月27日,谭兵船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她不是倒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上,而是累倒在扶贫慈善、为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上。从辉县到新乡,从新乡到郑州,人们成群结队来到向阳幸福院吊唁送行。
  谭兵船离开城市,义无反顾来到太行腹地,无怨无悔地协同郭永和:“深山老林,访贫问苦;风雪之中,慰问群众;走村串户,访病治病;发现灾情,全力赈救;合作医疗,援助群众;遇人危难,治病救命;病榻之前,服侍孤残;互助养老,带头示范……”这就是她十年来慈善轨迹的真实写照。
  泪洒深山,太行肃穆。
  嗣后,河南日报、新乡日报等媒体以《深山大爱》、《女仆》、《与大山为伍,与孤老为伴》等为题长篇报道。2009年1月13日,央视十套《人与社会》栏目以《不灭的激情》为题做了深情报道。
 
  摸索新路子
  爱心未停止,感动在继续。
  郭永和夫妇的精神和情操像甘甜的雨露滋润着辉县北部山区千万人的心。
  谁家有了灾难,第一个紧急求助的就是向阳幸福院。孙家的王大嫂劳动时弄伤了眼睛,郭永和带着她到处寻医问药,使她重见了光明;郭大妈突发脑出血,又是郭永和第一个来到她的跟前送往医院抢救;孙队长的二岁小儿子被大面积烧伤,郭永和夫妇二话没说就把他转送往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急救治疗并为他垫支了住院费;平岭村的张兴因工被电杆砸伤了头颅,求救信息还未送达,郭永和夫妇已出现在眼前。大伙抬着病人上车的同时,老郭已经拔通了辉县市120,为这位山区老百姓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夺回了生命;平岭村的刘大叔患了急性胆结石,郭永和立即奔赴而至,踏上了急救的路途……
  时常往返于幸福院与医院,郭永和看到了得病容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
  郭永和在寻思,院里老人得上大病后怎么办?冷静中,他想到当年筹建向阳幸福院的初衷,以老养老,相互照顾模式。因为幸福院收养扶助的全是农村“五保”(老、弱、孤、寡、残)对象和一部分孤残老军人。办院十几年以来,那些稍年轻、身体好一点的人来照顾那些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过几年又来年轻的老人来照顾他们。我为别人,别人为我;今天我为他人,明天他人为我。这个社会大家庭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延续不断。“互助养老”模式成功了。
  后来,在幸福院周围开荒种田,开发果园,饲养家畜,大力发展养殖业;投资几万元办起猪场,仅2006年生猪出栏就达120多头,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不给基层找麻烦,不给政府添负担。尝试这种“以院养院”模式,又成功了。
  郭永和发现了合作精神的潜力和集体的巨大力量。他想用集体的力量来增加幸福院的资助,为那些大病患者筹集医疗费。美其名曰“合作医疗”模式。说干就干!经过简单的思想发动,一支几十人自愿参加的合作医疗队伍很快形成了,成员来自向阳幸福院内部和周围群众。辉县市公疗医院院长杜汇海得知后,明确表示大力支持。
  一个为自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的平台搭建起来了,凡是在幸福院参加劳动或参与公益事业的群众,都在他合作医疗帐户记上合作医疗费用的积分,10分、20分……成员中谁得了大病或者逢年过节发放福利,都能取得相应的收益分配和救助效果。办法就是成员之间互相支援点,向阳幸福院资助点,社会贤达捐献点,医疗机构减免点,求亲告友少借点,轻轻松松度难关。这样就基本上解决了这些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拿不起钱的窘境。
  “合作医疗”模式成效很大,大伙拍手称快。短短几年内,向阳幸福院就先后解决了原亮、陈正平、郭佳善等十几名病困老人的医疗费用。如今,国家实行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低保制度、五保制度,向阳幸福院尤其积极配合,对那些无人照管,无人代交代办医疗手续的孤老孤残困难户,帮办服务及时主动,起到了弥补协调完善之作用。
  此后,向阳幸福院的孤老孤残等主要成员,得到了定期或不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和保健预防工作,发现疾病积极治疗。近几年来,向阳幸福院成员的平均寿命普遍提高了5-8岁,仅80岁以上老人就有十几名之多。
  此外,向阳幸福院在驻地及其周边地区,主动宣传防病治病知识、免费发放药品,受惠者达数千人次。
  向阳幸福院扎根山区,摸索并践行了“互助养老”模式、“以院养院”模式、“合作医疗”模式,都成功了。但是,郭永和没有满足并止步,他把所从事的公益慈善向更深领域拓展——向阳三孤维权。三孤是指孤老、孤儿、孤残人员,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或身边没有亲人,或无自我生存能力,或让人反感厌弃。他们一般多被寄养在远亲或兄弟姐妹家中,因为不是近亲,又不能干活,还让人厌恶,所以总让他们厌烦不已,不给饭吃或者吃饱,穿戴更为刻薄,有病不予治疗等等。向阳三孤维权的内容是,先从代养责任人、监护人正面教育入手,从传统道德、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方面思想引导,实行思想教育无效时再协调亲属变换寄养关系,各种措施无效后,把他接到向阳幸福院进行慈善代养。
 
  无痕的大爱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
  在艰苦漫长的岁月里,郭永和把一张张钞票塞进孤寡老人和特困群众手里,而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穿的是城里人支援的旧衣衫,吃的是和院里老人一样的粗茶淡饭。掉在饭桌上的几颗米粒,他都要捡起来放到嘴里。他把节约每一分钱都用于爱心慈善事业。他创建的向阳幸福院通过集中养老和分散养老方式,照顾扶养孤寡老人超过300人。
  有人简单统计了一下,郭永和从1985年开始从事爱心慈善事业,如今走过了25个年头。他个人捐助于社会公益的钱物不低于80万元,加上妻子谭兵船捐资的20余万元,累计超过100万元,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晋豫边界的山山水水,行程两万多公里,帮扶救助的人员数以千计。
  “我这辈子没有任何过高的要求,只要能吃饱饭就行”。
  “我们这里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哪里有什么院长,院长这个名称很不适合我们,我们就是专门搞服务的,还是叫向阳服务员好。”
  “我早上5点起床后烧火做饭,是个炊事员;6点进猪舍就变成饲养员;回来后给孤寡老人端屎端尿又成了护理员;院里老人不舒服给他量量血压,听听心肺,弄点药吃,就变成了卫生员;平时还得去采购饲料和生活用品,又成了采购员,干脆就叫我“五小员”吧!”
  “我的后半生为祖国慈善事业做了点努力,尽了些义务,我决心把这种义务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前几年相比,我不愿意接受采访,我们不是为了要捐助,只是要把我们的做法推广开去,也希望有人继续把这项事业做下去。”
  “我死后丧事简办,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追悼会或纪念活动。不准给自己立任何纪念碑、纪念像或纪念物。将个人所有财产捐献给人民的慈善事业。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有用的器管无偿捐给那些需要器管移植而又支付不起费用的人,家人绝不允许收取任何报酬。剩下无用的部分火化后,将骨灰撒到自己后半生工作过的地方。”
  ……
  质朴的话语,源于一颗质朴的心。它却不同侧面折射出一个深山之子人性的光辉,诠释他大爱无痕的非凡人生。
  2007年2月份,郭永和、谭兵船夫妇被中共新乡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评选为“2006年度感动新乡十大真情人物”
  2008年10月12日,郭永和、谭兵船夫妇荣获中国国际慈善论坛组委会颁发的 “国际慈善民间贡献奖”
  2009年5月郭永和被新乡市委、市政府授予“践行新乡城市精神十大厚善人物”荣誉称号。
  2009年9月6日,“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暨“全国优秀公益人物” 表彰颁奖活动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郭永和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公益人物”奖,他是河南省唯一的获奖者。
  采访结束,已近黄昏。回头望,太行山北麓,晚霞漫天。又道是,夕阳正红。

抱歉,评论暂时关闭。

二月初五|郑州齐爷庙举办齐天大圣诞辰祭典

2024年3月14日,农历二月初五,郑州齐爷庙举办一年一度的齐天大圣诞辰祭典活动。 齐爷庙全称“齐天大圣庙”,位于郑州高新区洼刘新城,始建清乾隆卅六年(公元 1771 年),有253年的历史。 孙悟空是由一块开天辟地产生的仙石孕育而生,位于东胜神洲的傲来国花果山。仙石迸裂时,是龙抬头的后三日,二月初五,春暖花开,桃花烂漫。石猴带领猴群进入水帘洞而被尊为“美猴王”,后被玉皇大帝封为“齐天大圣”。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一路上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  齐天大圣孙悟空生性聪明、机智、勇敢、嫉恶如仇,被世人奉为神明。 据少林达摩初祖书画院院长、郑州齐爷庙住持张千恣介绍,洼刘村村民将齐天大圣敬奉为“齐爷”,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按照祖辈流传下的习俗,在齐爷庙前举办庙会、祭典活动,纪念齐爷的诞辰。(王松兴)  

少林千恣收徒骆广豪仪式在郑州齐爷庙举办

2024年3月14日,农历二月初五。少林张千恣大师收徒骆广豪仪式在齐爷庙举办。 【人物简介】少林千恣,原名张建华,法号行吾,系少林寺第三十代住持喜公禅师得意弟子德昭大师的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禅学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少林达摩初祖书画院院长,郑州齐爷庙住持。 骆广豪,2002年出生于安徽阜南县,毕业于国家开放大学金融管理专业,自幼酷爱美术,喜好奇门遁甲预测和调理。   少林千恣禅武门弟子名单   胡利、陈永福、张博洋、张博地、杨刚、孙文义、郭炳端、花彦平、荣守龑、乔辉、崔万幸、郑留明、张国杰、窦豪、杨宝忠、吕贺、刘磊、薛云卿、刘顺利、徐伟、王彦坤、付孟瑜、刘培、贾英爽、李红星、李宏伟、李陈英、王红卫、朱松、周二友、李金莲、李玉飞、王丹、关加加、彭嘉瑞、王洪亮、刘军领、刘鹏、单云辉、宋亚晓、申向克、李杨、韩栋冰、王祯帅、张贝贝、李梓豪、端木鲁英、王宇旋、陈孟强、韩石磊、崔永刚、姜亚飞、焦燕辉、郭思含、邵军、张红磊、陈鹏、于恒杰、崔红波、李蕊、彭圣洁、袁文峰、杨墨、唐欢迎、杨政伟、李慧敏、路胜利、刘薇、刘建朋、冯海军、翟宝林、汪思宇、王艺博、张斌、牛勇、王金柱、徐一丹、骆广豪……  

少林千恣出席2023嵩山中华孝贤文化节

传承孝贤文化,助力民族复兴。2023年10月9日—11日,2023嵩山中华孝贤文化节暨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登封市嵩山大法王寺举行。少林达摩初祖书画院院长张千恣受邀出席此次活动。图为张千恣在师父释德昭大师(1951年9月5日-2017年8月25日,嵩山少林曹洞第三十一代传人,俗家名叫王应明)作品《孝》碑前留影。 张千恣与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合影 张千恣与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劳模王百姓合影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登封市嵩山大法王寺联合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郑州少林塔沟教育集团承办,共评选出十位孝贤和一个孝贤模范家庭予以表彰。自2003年以来,中国嵩山大法王寺方丈上延下佛大和尚释延佛在嵩山大法王寺连续举办了十六届全国十佳孝贤评选活动,今年是第十七届。(王松兴)  

碧波园中秋家宴 两千人大合唱《歌唱祖国》

9月23日,碧波园第一届中秋家宴,两千古玩爱好者齐聚郑州,全场集体起立大合唱《歌唱祖国》将晚宴推向高潮。 据了解,河南碧波园根植中原,已经在郑州市乃至全国的古玩行业,拥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从曾经郑州市内最大游泳馆到区域标志性商超,从珍宝大世界再到碧波园文化艺术广场,将传统文化产业与都市生活有机结合的碧波园,既古朴又充满活力。 碧波园项目于2022年12月8日列入郑州市城市更新项目库,后开始进行城市更新规划建设和全方位的改造升级,采用“以古复古”的手段来改造和提升原有建筑,在古玩业态的基础上,融入了茶酒收藏、非遗文化、艺术拍卖、文化直播、休闲观光等业态,增加增强文化沉浸感和体验感。24小时营业的菁英楼和郑州簋街已经正式开启,碧波茶园也很快竣工,汇聚全球精品老货和茶酒文化,向广大文化爱好者提供全国最强大的淘宝体验、文化体验的最佳平台。 改造升级后的碧波园文化艺术广场,将是郑州中心城市区域内最大的古建群落,同时也是独具特色、独具韵味、独具魅力的人文家园和精神栖息地、网红打卡地、休闲观光地,以此丰富二七区群众的文化和精神生活,碧波园将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文化不夜城,是河南人民的文化名片和文化会客厅。 2024年元旦,碧波园首届文化艺术节、中国首届地摊大会暨文化交流会,将在碧波园珍宝大世界盛大开幕。届时,亚洲第一文化淘宝乐园将闪亮全球。(王松兴)

中食博2023第四届食品博览会在郑州举行

7月29日至31日,中食博2023第四届食品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雅客、天方、嗨吃家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1600多家参展,莅临的专业采购商达十万人。 据主办方郑州中食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介绍,新概念、新营销、新服务,是本次展会全新的展销模式。本次展会展出面积三万三千平方米,服务涵盖干果、蛋糕、面包、糖果、膨化食品、食品辅料、食品加工机械等休闲食品行业全产业链相关内容。(王松兴)

当代中医名家|主治医师康定功|人物百科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一代代中医药人的不辞辛苦、奉献传承,铸就了中医药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当代中医名家、乐寿堂中医馆馆长、主治医师康定功。 康定功,1955年出生于河南巩义,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偃师市山化卫生院、偃师市中医院、偃师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后被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为中医临床专家,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会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会员。 康定功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传男科病,妇科病,不孕不育症,乳腺增生症,康氏疼痛膏药,康氏乳腺病膏药,康氏小儿腹泻膏药。 从事中西医临床内科40余载来,康定功专注中西医内科治疗,尤其内科、儿科。此外,还擅长睡眠障碍,抑郁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癌症康复治疗,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肝胆脾胃病,慢性鼻炎,湿疹,颈肩腰腿疼,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 正可谓:祖传宝壶藏仙丹,世医家训心仁善。普济不图大富贵,喜看杏林花更繁。

孟州市玖丰酒业开业 谱写武桥酿酒新篇章

2023年7月8日,孟州市玖丰酒业有限公司在孟州市武桥村隆重开业。孟州市原政协主席杨丕祥,中国新时代出版社社长、国际华夏食文化研究会会长史家治,北京华夏圆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运洲,华夏传奇国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军周、总经理赵亮,河南省杂粮先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善智,怡圆冷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朝,孟州市口珍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籍东平,孟州市原反贪局局长李兴洲,孟州市城伯镇原党委书记倪家革,中国易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孟州市韩愈文化珍藏收藏协会会长李永仁以及武桥村企业出席见证。武桥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平主持仪式庆典。 当天,中国新时代出版社社长、国际华夏食文化研究会会长史家治受邀参加出席庆典,题写书法并发表致辞。相传,武桥酿酒历史悠久。武桥酿酒具记载:自唐宋时代作为驸马的御酒,曾是唐代文公八斗之首冠名,宋代时期,武松发配孟州,在此留饮佳酿。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光酿酒还是以传统的工艺技术,原生态的发酵真理,无任何添加的调酒真谛,使得此酒更好地理化,柔和为一体,让人饮后感到有无比荣誉感与精神升华和身体的舒坦。玖丰酒业公司秉承传统五粮和酱香白酒酿造工艺,精选优质糯高粱,重阳下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名师勾兑,从生产到出厂,至少要经历五年的精心酿造而成。(王松兴)

高级易学风水师——方国营

注册职业资格证书 考生方国营,性别男,1957 年3月19日生,参加本年度高级易学风水师全国统一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成绩合格,经学科专家委员会评审,准予发证。2021年8月30日 全国职业素养等级证书 考生方国营,性别男,1957 年3月19日生,参加本年度职业素养水平(高级) 全国统一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成绩合格,特发此证。2021年8月30日  

天空没有鸟,世界会变小——艾雅康世界爱鸟节成都举行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王松兴/杜艺璇)报道:2023年6月17日,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四川通达企业集团、四川万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绿发会鸟类专委会承办和多家企业单位协办的第五届”6.17艾雅康世界爱鸟节”在成都隆重举行。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国务院参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谢伯阳致辞并宣布第五届“6·17艾雅康世界爱鸟节”正式开始。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原常务副主席、公安部特邀监督员何丕洁先生,世界生态组织秘书长江仁海先生,国家粮食储备局原局长、中国生产力学会荣誉副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高铁生先生,世界生态组织执行秘书长、中国绿发会名誉理事兼鸟专委主席、国际摄影家联盟副主席艾雅康先生,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康斯坦丁内斯厍,四川通达企业集团董事长蒋理平先生,中国新时代出版社、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社长史家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跃等国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共同出席爱鸟节活动。与会领导和嘉宾还参观了艾雅康先生的百幅花鸟摄影作品,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天空没有鸟,世界会变小”,世界鸟王艾雅康将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和不懈努力,保护鸟类,保护环境,回报国家,回馈社会。艾雅康先生从2015年起,开始投入到全球鸟类多样性保护的公益活动中,九年来,艾雅康先生不惧艰辛,不怕牺牲,翻山越岭,卧冰爬雪,穿林趟河,足迹踏遍世界多地,已完成近4000余种野生鸟类的拍摄与信息收集,并建立了首个由中国人发起并命名,且得到世界多国政要支持认可的国际性节日— —“6.17艾雅康世界爱鸟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鸟类摄影作品向社会呼吁人们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尊重顺应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共筑“万山皆绿鸟满林间,大地蓝绿交融,城市鸟语花香,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爱心主播“沙子哥”捐资助学商丘市南庄小学

6月5日,河南商丘市梁园区观堂镇南庄小学举行一场爱心捐赠仪式。沙子哥团队向南庄小学捐赠了400余套智能桌椅、学生学习用品以及校服等,并捐款资助学校建设73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建设,用于改善孩子们学习以及就餐环境。仪式由梁园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化斌主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道明、调研员夏凡、商丘市民政局副局长、慈善总会副会长冯彥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黄伟、梁园区副区长刘振华等人到场参与捐赠仪式。 南庄小学校长霍青峰为纪念沙子哥捐资助教的举动,将南庄小学教学楼更名为“爱沙楼”,旨在鼓励从这里走出的学生用感恩之心化作自强不息奋发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社会的关怀之情。 沙子哥原名董坤,是一名拥有粉丝300多万的网络游戏博主,团队人员也都是90后的一群年轻人。今年3月份开始,沙子哥团队开始为此次的爱心捐赠做准备。他们进行了2个月的调研,筛选南庄小学为捐赠目标。(王松兴 夏基翔)